鷹架小學堂

「鷹架」一詞古已有之。1915年出版的《辭源》收有這個詞,認為「鷹架」一詞出自宋代司馬光的著作《書儀》。《辭源》說:「《書儀》:〝挽重物上下,宜用革車,或用鷹架。〞按今築治宮室,匠人植木為架,以挽取土石而上者,猶有此稱。」從這個解釋可以知道:宋代司馬光所說的「鷹架」與現代土建工程所用的「鷹架」不同,宋代的「鷹架」是用來「挽重物上下」的設備,而現代的「鷹架」是指搭建在主結構物外面,供工人在高處工作及放置器具、材料等的臨時性架子。 在《辭源》出版後21年(1936年)《辭海》問世。《辭海》也收有「鷹架」一詞,其解釋與《辭源》大同小異。《辭海》說:「〝鷹架〞,匠人建築房屋所設之木架也。鷹架既設,匠人得在架上施工,並可挽取重物上下。按司馬光《書儀》云:〝挽重物上下宜用革車,或用鷹架木。〞是宋時已有此稱矣。」這裡值得注意的是《辭海》引用的詞是「鷹架木」,而《辭源》卻是「鷹架」,把木字省略掉了。不過,不管怎麼樣,《辭海》出版時,即1930年代,大陸土建工程界已經在使用現代涵義的「鷹架」這個詞了。

 

 

 

Back